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实施工程技术规范(DLT5148-2012)

发布时间:2025-08-11 14:30:13   来源:M6米6体育app下载

  1.0.8各项施工记录应有专人在现场随着施工作业的进行使用墨水笔逐项填写,做到及时、准确、真实、齐全、整洁。灌浆记录应当班签认,各种资料应及时整理,编制成所需的图表和其他成果资料。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工程应使用灌浆记录仪。

  3.1.1灌浆工程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通常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或复合硅酸盐水泥。当有抗侵蚀或其他要求时,应使用特种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灌浆时,浆液水灰比不宜大于1。

  3.1.2灌浆用水泥的品质应符合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或其他相关水泥标准的规定,以及本条文的要求。

  灌浆段的灌浆工作达到结束条件后,为使已灌入的浆液加快凝固、提高强度,接着使用灌浆泵对灌浆孔段内施加压力的措施。

  1.0.9各项灌浆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一定要做好工序质量控制和检查。对施工中遇到的不正常的情况,应及时反馈。相关的单位应经常分析、研究和总结灌浆资料、地质情况和实施工程技术措施,优化设计和施工。

  1.0.10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的施工与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等工作,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粉煤灰:品质指标应符合DL/T 5055《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的规定。

  利用灌浆泵或浆液自重,通过钻孔、埋管或其他方法把水泥浆液或以水泥为主要成份的浆液压送到岩体的裂隙、混凝土裂缝、接缝或空洞内的工程措施。

  用浆液填充混凝土与围岩或混凝土与钢结构之间的空隙和孔洞,以增强围岩或结构的密实性的灌浆工程。这种空隙和孔洞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缺陷或技术能力的限制所造成的。

  3.1.4灌浆用水应符合DL/T514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3.1.5水泥灌浆宜使用纯水泥浆液。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或有特别的条件时,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可使用下列类型浆液:

  灌浆段的灌浆工作结束后,为防止孔段内的浆液返流溢出,继续保持孔段封闭状态的措施。

  水泥浆液中所含的水与水泥成分数量的比值。我国通常使用质量(重量)比,用数字或分式表示。

  3水泥基混合浆液:系指掺有掺合料的水泥浆液,包括黏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水泥砂浆等。

  4膏状浆液:系指以水泥、黏土为主要材料的初始塑性屈服强度大于50Pa的混合浆液。

  2膨润土或黏性土:膨润土品质应符合GB/T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的有关法律法规,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黏粒(粒径小于0.005mm)含量不宜低于2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

  将灌浆孔一次钻进到设计深度,然后自孔底开始往上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口的灌浆方法。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梅锦煜、许松林、吴新琪、楚跃先、汪毅、毛亚杰、张建华、王琪、孙志禹、孙来成、郭光文、康明华、陈宏、常焕生、杨成文、温文森、吴方明、钟彦祥、马如骐、孙钊、陈珙新、王行本、高广淳。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文)的要求,对DL/T 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实施工程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形成的。

  通过埋设管路或其他方式将浆液灌入混凝土坝块之间预设的接缝缝面,以增强坝体的整体性、改善传力条件的灌浆工程。

  将浆液灌入混凝土与基岩或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缝隙,以增强接触面结合能力的灌浆工程。这种缝隙是由于混凝土的凝固收缩而造成的。

  ——对若干重要的施工工序,如钻孔、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灌浆、灌浆结束条件等工艺参数做了适当调整;

  ——将帷幕灌浆孔不同深度的偏斜度、灌浆质量压水试验检查的坝高范围等进行了拓展;

  在修订编制过程中,参编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征求了全国水电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设计、科研和管理单位的意见,总结了DL/T 5148-2001标准的执行情况,针对近10年来开发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出现的问题,对原标准做了必要的修改、充实、完善。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灌浆材料、设备和制浆,现场灌浆试验,帷幕灌浆,坝基固结灌浆,隧洞灌浆,混凝土坝接缝灌浆,岸坡接触灌浆,施工记录和竣工资料等。

  利用水泵或水柱自重,将清水压入钻孔试验段,根据一段时间内压入的水量和施加压力大小的关系,计算岩体相对透水性和了解裂隙发育程度的试验。

  一种试验时间比较短、精确度较低的压水试验,其目的是了解灌浆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岩体透水性变化的趋势。

  ━━━━━━━━━━━━━━━━━━━━━━━━━━━━━━━━━━━━━━━━━━━━

  1.0.1为规范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工程的实施工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检查评定方法,以利提高和保证灌浆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工建筑物的基岩灌浆、隧洞灌浆、混凝土坝接缝灌浆等工程。

  用浆液灌入岩体裂隙或破碎带,以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力为最大的目的的灌浆工程。

  将浆液灌入岩体或土层的裂隙、孔隙,形成连续的阻水幕,以减小渗流量和降低渗透压力的灌浆工程。

  浆液通过射浆管注入到孔段内,部分浆液渗入到岩体裂隙中,部分浆液通过回浆管返回,保持孔段内的浆液呈循环流动状态的灌浆方式。

  本标准对DL/T 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实施工程技术规范》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增加了“现场灌浆试验”一章和资料性附录“浆液主要性能现场试验方法”,将原“坝基岩体灌浆”分列为“帷幕灌浆”和“坝基固结灌浆”两章,并充实了内容;

  ——补充了若干新技术,如搭接帷幕灌浆、接缝灌浆重复灌浆系统、稳定性浆液等;

  在钻孔的某些部位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另一些部位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方法。

  在钻孔的孔口安装孔口管,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各段灌浆时都在孔口安装孔口封闭器进行灌浆的方法。

  灌浆工程中,用于查明验证或补充灌浆区域地质资料的、最先施工的少数灌浆孔。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警水电第一总队、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夏可风、赵存厚、肖恩尚、杨晓东、杨月林、郑治、焦家训、龚木金、黄灿新、符平、杨森浩、高永刚、曹炜、唐玉书、王碧峰、刘松富、宋伟、贺永利。

  1.0.4灌浆工程所用的风、水、电供给应可靠,必要时宜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并有备用水源和电源。

  1.0.5灌浆工程应制定妥善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措施。灌浆廊道和井洞的适当部位宜设有灌浆机房、污水沉淀池等,各种管路、电线应架设整齐有序。作业场所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钻渣、污水和废浆不得随意排放。

  1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32.5或以上,坝体接缝灌浆、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42.5或以上。

  2帷幕灌浆、坝体接缝灌浆和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细度宜为通过80μ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

  3.1.3灌浆水泥应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